‘必威·BETWAY’攀枝花:荒坡变“绿海”
长江造林局职工背苗上山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提供青山环绿水,碧绿满城郭。拥有60.1%森林覆盖率的攀枝花市,天然林保护21载,由一座资源型城市变成了森林城市,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状况由持续恶化向逐步好转转变。日前,国家发布《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对天然林保护作出了新的部署,攀枝花天保工程又踏上了新征程。
“赶漂人”变“造林人”四川省攀枝花市曾是我国木材的重要产区。成昆铁路的很多枕木及隧道支木正是出自攀枝花。新中国成立以来,攀枝花市累计产出木材600多万立方米。
在攀枝花,采伐后的木材被扔入水中,顺着长江漂流而下,“赶漂人”在江畔将搁浅的圆木奋力赶回水中,以让这些木材继续顺江漂往下游,直至被交易,成为枕木、房梁或家具,这就是雅砻江“赶漂人”每天的工作。“我曾经就是‘赶漂人’”,今年52岁的长江造林局职工张体建告诉笔者,1998年以前,他在四川省雅砻江木材水运局工作。因过度采伐,攀枝花森林骤减,辖区内可开发利用的森林资源面临枯竭,金沙江两岸荒山触目惊心,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当地作为西南钢铁基地大力发展重工业,攀枝花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空气都是混沌沌的。”这是攀枝花市民白爱明30年前到攀枝花时对这座城市最深的印象。
在他的记忆里,当时以攀枝花钢铁厂为核心的攀枝花市区,始终被烟囱里不断涌出的含二氧化硫的黄色浓烟笼罩着。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及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然林的生物链条完整独立,物种的分布立体而丰富,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蓄水保土能力极强,对环境及气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四川省地处长江中上游,因此涵养水源的任务艰巨,唯有保护好天然林,才能确保大江大河安然无恙。
1998年,9月,四川省停止天然林采伐,率先在全国打响了声势浩大的天然林资源保卫战。同年10月,四川省雅砻江木材水运局增挂“四川省长江造林局”牌子。曾经的雅砻江“赶漂人”也扛起铁锹,组建了全省最大的专业造林队。天然林“一棵不能砍”1999年6月29日,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在金沙江畔三堆子,成功承办攀枝花市雨季万人植树造林大汇战活动。
自此,攀枝花决定把每年6月29日定格为攀枝花市的植树节。声势浩大的万人植树活动,拉开了攀枝花分局修复天然林的帷幕。
据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工会主席张宗武介绍说,那时候,攀枝花分局近千名职工,身背干粮,每天早晨6时乘大厢板车到达工地,每天劳动到下午4时才下山。“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这是职工们劳动过程的真实写照。
三堆子位于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十分困难。针对土层薄、砂石多、日照长、水分蒸发量大的恶劣自然条件,攀枝花分局通过修建提灌工程引水上山、人工换土改良土壤、因地制宜选择适地树种、种植剑麻生物防火隔离带、加做树坑保水圈等措施,在干热河谷造林上作出大胆探索与艰难尝试。
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成功的喜悦,1998年后的10年,造林局攀枝花分局提前完成造林任务。据统计,2006年,人工造林已由攀枝花的三区两县延伸至凉山州的美姑县、雷波县;2010年起,攀枝花分局又着手在甘孜州巴塘县布点建站,积极开展河谷生态植被修复项目。“造林人”又变“护林人”三分栽、七分管,树苗的后期管护是样板林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自2010年起,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的工作便以协助管护为主,张体建等“赶漂人”从“造林人”又变成了“护林人”,深山里,便来了一群群“带工资的农民”——攀枝花分局128名护林人。中咱管护队是攀枝花巴塘站下设的森林管护队之一,管护队驻地距巴塘县城180多公里,平均海拔接近3500米,没有热水、没有暖气、没有电视节目,停电更是家常便饭,雨季道路垮塌,常常陷入断炊的危机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中,8名护林队员依然一住就是10年。期间,48万亩森林在中咱管护队队员的脚下被走了千百万遍。
因干热河谷的独特气候,攀枝花属于全国森林火险高危地区。面对时时可能出现的森林火险,为保护造林成果,造林局特意抽调职工组建了一支打火队。队员们忠实履行“森林卫士”职责,创造了三堆子样板林10余年没有重大火灾的奇迹。
据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工会主席张宗武介绍说,在完成数十万亩人工造林、飞播造林、森林抚育以及百万余亩封山育林、森林管护的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干部职工。2016年10月,攀枝花市被中国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攀枝花市作为中国西南重点国有林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区,经过天然林保护和林地恢复,森林覆盖率已从1998年的50%增加到60.1%,天然林面积516.5万亩,蓄积达到3661万立方米。
(刘奕辰)。
本文来源:必威·betway(China)官方网站-www.sanyiyush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