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某某教育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604-48991315

5位著名院士告诉你,培养孩子要关注这10个字

发布时间:2019-02-16 09:36:07

今天,小楚给大家盘点了5位院士的一些观点,在他们看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该磨砺这几种品质。并为您总结出了5个词,10个字,看看是否对各位家长有所启发。

施一公院士:信仰

“我觉得我们是人,我们不是简单的动物,吃饱了喝足了,如果不缺衣少穿,为什么要这么担心少挣几块钱,多挣几块钱呢?”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说。

在施一公上四年级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多的食物,没有肉,没有水果,他的梦想之一是长大每天都能吃一个苹果,“当时怎么可以想像长大还有汽车开,每天都可以吃到肉,简直不可思议。”那时虽然贫困,但还是觉得科学很伟大,认为科学可以改变社会,可以让中国富强。“其实就是这种动力,让我们这一代人往前走,不知不觉,这个社会变得现实,现实到最后大家都在攀比,没有走入工作岗位之前,在学校开始比,看将来学什么挣钱多。在我的价值观里,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把钱和我自己的价值观等同,但我并不是说不需要钱,也不是说钱是坏东西,钱是用来做事的,我希望我做的事情能给社会带来价值,这是我的初衷。”施一公说。

杨振宁院士:投入

深入学习,那就多和同学讨论。

“记得有一次我们所争论的是关于量子力学中‘测量’的准确意义,从喝茶开始辩论,到晚上回到学校,关灯上床,辩论仍没有停止。现在已经记不清争论的确切细节,也不记得谁持什么观点,但我清楚记得我们三人最后都从床上爬起来,点亮蜡烛,翻看海森堡的《量子论的物理原理》来调解辩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向青年学子讲述了自己与黄昆和张守廉无休止辩论物理题目的故事。

在他看来,做学问,就是要有一份扎进去的投入劲儿。

“我特别跟大家分享这一段是因为,跟同学讨论是极好的深入学习的机会。”杨振宁说,从他这么多年学习研究的经历来看,一个大学生学到的东西多半来自同学,因为学生一学期看到老师的时间不会很长,但是跟同学可以整天讨论和辩论。“深入的辩论可以使你对学问里面重要的东西,尤其是重要的细节有彻底的了解。与同学讨论是最好的学习机会。”